王永生:为实现“北印梦”而努力奋斗!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3年10月16日 关注数:656 次 |
摘要:五十五年的发展,北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校庆之后,北印如何才能继往开来,实现学校“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奋斗目标,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北京印刷学院王永生校长。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2013年金秋时节,北京印刷学院将迎来55周年华诞。
筚路蓝缕,薪火相传。55载风雨兼程,北京印刷学院走过了曲折而光辉的发展历程,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印刷史上一页页辉煌的篇章。可以说北京印刷学院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传承中华印刷文明的光荣史。
五十五年的发展,北印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校庆之后,北印如何才能继往开来,实现学校“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的奋斗目标,记者带着这些疑问专访了北京印刷学院王永生校长。
一、今年是北京印刷学院55周年校庆年。在此之际,您是如何看待55年北印的发展与变迁?
王校长:北京印刷学院伴随国家印刷出版事业现代化的步伐,经历了不平凡的发展轨迹。追溯历史,北印发展到现在已经办学55周年,建校35周年。学校的前身是1958年文化部建立的文化学院印刷系。后期由于国内院校院系调整,1961年文化学院撤销,印刷工艺系并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大力发展印刷包装产业,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印刷学院,由国家出版局主管,于是在北京南郊的沃土上,经年累月,通过外延扩张和内涵提升,就有了今天的以培养印刷出版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院校。
学校建校之初当时定位以培养印刷包装的工科人才为主。但是随着时间的变迁,学校逐渐从单一工科发展成为以印刷、出版为特色,工科、文科、艺术、管理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传媒类大学。学校现在在学科划分上分为3大块。其中理工科占3分之一,包括印刷、包装、机械、信息等。文科类占3分之一,包括新闻出版、传播、经济管理等。还有一部分就是在学校比重占得比较大的设计艺术。由于学校的血统出身于中央工艺美院,也就是现在的清华美院,所以有很多人就称我们学校的设计艺术系其实就是小清华。
回顾学校55周年变迁,从一开始的按系建制到独立办学;从无到有的校园建设到今天基本学科架构的搭建;以至在2000年左右,学校完成本科阶段水平的合作评估。北印55年的发展历程,充满了艰辛而骄傲。
二、本次校庆将以“跨越、转型、发展”为主题,它凸显的深层意义是什么?校庆对推动学校进一步发展有什么意义,关于这点您能详细谈谈吗?
王校长:学校此次校庆以“跨越、转型、发展”为主题。其中“转型”就意味着从“教学型”到“教学研究型”的转型。要实现这种转型,就需要我们踏踏实实、按部就班的去一步步实现。学校要有大的发展,首先就要实现“跨越”。跨越就是学校集中力量做出一些突出特色的成就来。
校庆对推动学校的发展是显而易见的。第一,最重要的是总结学校发展历史,回顾学校过去的成就,通过校庆反思学校在发展中的不足,为学校将来发展寻求新的方向。第二,就是为凝聚校友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给校友创造一个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回家看看的机会。最后,就是通过校庆这样一个契机成为学校展示成就的窗口。
三、我们知道北印此次校庆本着“隆重、热烈、俭朴、务实”的原则。北印的55周年校庆与往年校庆相比,有什么特别之处?您认为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校庆?
王校长:学校这些年有很多优秀校友在社会的一些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在印刷、出版这些领域。校庆这样的平台能有机会让大家都有所了解。就比如,我们的校友雅昌集团万捷董事长、核心骨干以及他的团队三分之一都来自我们北印。从北京申奥到上海申博,从广州亚运到深圳大运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新年贺卡等这些为国争光的印品,都是出自雅昌之手。雅昌集合了传统印刷、现代技术、文化艺术于一体。将传统行业演变成以艺术数字资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使得印刷又产生了新的革命。可以说是我们国家在印刷行业的一个排头兵。而万捷董事长仅其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和“中国最具社会责任企业家”两个身份,即为全国印刷届罕见。雅昌代表了北京印刷学院的在毕业校友的一个水平。通过校庆这样一个大的平台,我们就能了解学校有这样优秀的校友,为社会做出的卓越贡献。
校庆要开,但是也不要铺张浪费。国家提倡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倡简朴大方、反对豪华奢侈。应该说这是与我们校庆的定位非常的吻合。我们的校庆主要展示的是学术活动,以校友的交流为主。通过这样一个隆重热烈活动。既能体现出对校友的尊敬,又体现学校的发展。同时,隆重热烈而不奢华。所以我们办校庆,主要的是学术活动加上校友的联谊。再也是通过这样一个活动同时宣传学校。宣传学校的特色,宣传学校的成果。踏踏实实的做事,不搞形式主义。不浮夸,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虚的东西做的太多,说到最后还是要拿成绩来说话的,拿培养人才业绩去说话。另外校庆也要有个区分,规模也需要来考量的。例如说五年一小校庆,十年一大庆。该节约的时候就不要浪费,比如说,我们学校今年特意把迎新晚会延期,就是为了避免浪费,把校庆和迎新晚会放到一起。
我参加过其他学校的校庆,看到现场邀请来的大批领导、大批明星。我认为校庆更应该注重是校友的相聚,而不是明星的相聚。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大家知道母校在发展,增加校友的凝聚力,给他们一个平台,有机会感恩母校的发展。
四、据了解,最近几年,学校在推进学科建设成绩突出,在全国高校中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当前北印在学科建设方面还需要有那些改观?您认为,北印与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传媒类大学还有那些差距?为进一步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北印将会做些什么工作?
王校长:我们为什么抓学科,是因为我们做的还不够好。学校发展到今天,从以前的单一学科到今天多学科的百花齐放的路程是充满艰辛的。即便我们和很多国内知名的“211、985”学校在学科、学位点建设上还是有差距的。但是我想,中国的大学,也不是全盘一样的。不同的大学,不同的学科,它有不同的定位。我们就是要走规模小,队伍小,体量小的“小精尖”模式。传播,设计,传媒这几个学科目前这是我们学校的基础。学校这些年集中力量、集中精力发展学校特色学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例如,我们学校的传播学全国第9,设计学第8,美术排的11,这实际上对我们学校来说还是不错的。虽然我来自交大,但是交大的设计还不如我们北印。
学校发展这么多年,仅仅是完成了教学型大学的使命。应该说主要是以培养本科生为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这一块,走的比较平稳,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同时也受到了业界关注。但是随着学校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的发展趋势下,学校去年学校召开了第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学校的转型发展,定下了2020年实现“建立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传媒类大学,实现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这样的目标。这个目标基于我们学校发展要求,对学校未来的发展做了很好的描述和定位。既然有这样的定位,就要向这样的教育研究型学校去转变,仅仅是搞本科教学,仅仅是搞专业教育是很不够的。所以学科建设就必须提到日程上来。回想起来,1998年的硕士学科点的建设,由有资格到2011年前,我们6个硕士点。现在我们已经有7个一级学科的硕士点了。我们深刻的看到,目前学校还没有标志性学科博士学科点。所以今年暑期工作报告会关于学科建设就谈到了学校目前面临的六大问题。基于这六大问题,我们谈了关于学校未来发展的定位和实现路径。“小中见大”“小精尖”以及如何实现我们这样的学校在学科建设上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的学科建设凸显两大方面不足:学科整体水平有差距,学科标志性成果有差距。如果队伍的层次、基础、核心的东西上不去,向上学科水平是很难的。为了解决人队伍的建设问题。我们光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就聘请了20多个。作为学科带头人的、引领队伍的人还是少的,这是学校目前发展的一个瓶颈。
虽然学校的学科建设在某几个方面还是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我想,如果现在就认为我们现在很好了,从而沾沾自喜。那以后我们就很难再去发展。在学科建设这块,既然我们确定了定位,那就需要围绕这样个目标,锲而不舍的努力,我想再未来10年,20年。学校一定会在这块更有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一定也能实现学校高水平,有特色传媒类这样的目标。
五、最近我们看到了您在2013届毕业生毕业典礼上,诙谐而又深情的演讲。“希望毕业生即便人在囧途,也是永不倒下的小强。”这是您对北印毕业学子的深切期望,同样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在实现“北印梦”的路上也一定会是遍地荆棘。您是怎样看的?
王校长:我们每人都毕业过,回头想想刚刚毕业的自己,可能现在还记忆犹新。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毕业生都是在帮助和呵护下长大,很多人都是一帆风顺,出校门前都还没真正接受过社会的洗礼。实际上社会是处处有风险,处处有险恶,有难关。我希望他们毕业以后,无论逆境顺境都要树立自己的自信,要有客服困难的勇气。美国手机巨头苹果公司也曾经也都有几起几伏。人也是一样,在每走到新的一步都会有新的困难。就如波澜壮阔的大海,看起来像似美好,实际高深莫测。
学校要想发展,要想往前走。目标确定,措施也制定了,必定会遇到困难,这些是前进中发展时会遇到的必然。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有充分的认识。要有不畏困难的勇气,在实现学校的目标也好,“北印梦”也好。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坚定理想和目标,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和智慧,也一定能达到这样的目标。只要目标明确,有信心,不盲目乐观。北印的明天一定是前途光明的。
(来自:校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