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司谈转型 小企业走专业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4年10月13日 关注数:697 次 |
摘要:在媒体竞相报道印刷企业转型升级时,笔者特别赞同兆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凌代鸿所说的一句话:“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转型的唯一模式是兼并和重组,而中小型企业转型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几乎不可能转型成功。”
在媒体竞相报道印刷企业转型升级时,笔者特别赞同兆迪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凌代鸿所说的一句话:“大公司,特别是上市公司,转型的唯一模式是兼并和重组,而中小型企业转型可能是一个伪命题,几乎不可能转型成功。”
笔者作为一家印刷行业小企业的经营者,在经济形势不尽如人意、利润率逐步降低时,面对如此境遇,转型就意味着否定过去、抛弃一切,如此“暴力”的革命未必是最优解,相反,如果坚持深化经营,做成行业里的唯一或者顶尖,却是可以看到且能做到的事情。
企业不等于几个人几杆枪
2007年,笔者所经营的这家企业—北京艺叠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诞生,算是印刷行业的一个异类,印刷企业基本都是印前、印刷、印后一条龙自成一体,而艺叠却凭借其中的一个工艺—异形折页,凭借几台折页机和几位机长,就开了一个折页加工厂,成为好几家印刷企业的外协合作伙伴,也成功成为了摩托罗拉、索尼爱立信、小米、苹果等众多手机说明书折页的幕后加工制作商,并借助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商机,承接了大量北京旅游地图以及奥运宣传品的折页工作。也正是历经7年的磨砺,在北京乃至北方印刷市场中,一说到异形折页,行业中首先想到的就是艺叠这个品牌。
笔者曾想,如果艺叠的商业模式就是几台折页机、几位机长,如果市场需求还不错,也许竞争对手就很好办—买更多的折页机,聘请更好的折页机长,一定可以秒杀艺叠;甚至笔者所在公司的客户如果发现拿出去折页加工还不如自己买折页机加工来得划算,也许笔者就此彻底失去了一家客户;何况折页机制造商确实正在不遗余力,以艺叠为成功案例,呼吁更多印刷企业购买折页机。
可7年过去了,艺叠依然是江湖中不断被人提起的“折页专家”,虽然企业规模未见得增长太多,但艺叠获得的异形折页加工需求依然旺盛,有的客户甚至是5年以上的老交情。一家凭借异形折页一项工艺发展到现在的小企业,艺叠可谓一个颇具代表性的样本。
做精做专的背后是坚持
一家印刷企业客户曾委托笔者所在的折页厂为其加工一款九折风琴折页的活件,苛刻的条件在于30万份要在20个小时内完成,且质量要求非常严格,不得有超过5毫米的偏差。了解折页的人一定知道这个活件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最后当然结果非常圆满,娴熟的技术以及完美的团队合作,多年磨合而来的超高生产效率以及品质管理,让客户在收货后非常满意,就连客户自己也说,如果放在自己印刷厂做折页效率肯定达不到。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专业化。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个人的专业印后折页小企业,通常生产场景是这样的:当生产主管收到样书以及客户要求之后,判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点,交给客户确认;切纸师傅测量样书以及来货尺寸;折页机长根据折页品进行调机;手工人员则把收活、打包等后续准备工作安排妥当……十来个环节精准地协同开展着,专业化背后是超高的效率。
竞争之前先算算利润率
异形折页市场的竞争正日益加剧,上马高端折页机,高薪聘请折页机长。可是很可惜,他们通常都忘记了一件事情—算一算利润率。
印刷行业高度依赖地理因素,只有在合理的物流成本控制下才有拓展的必要。以北京市场为例,异形折页的市场需求固定,价格体系稳定,这是企业与市场多年磨合后才达到的均衡值,新的市场进入者可能采用低价走量策略,可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供给很关键。
为此,一些企业为了确保赖以生存的利润率,不敢给客户放账期,不敢去承接没有把握的活件,甚至无论是合作多年的老客户,还是新客户,也都老老实实地坚守自己固有的价格体系。但是对于小企业而言,能够在一个领域做精做专已实属不易,而发展只是企业的应有之意,为了利润率而活的同时,多一份简单的热爱情怀,这样就够了。
(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