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模具产业正踏步走向高精尖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6年9月23日 关注数:277 次 |
摘要:在创新模式上,虽然模具行业有原创性、集成性及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自主创新的主要模式,也都有成功的案例,但模具是集机、电、光、化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品,CAD/CAM/CAE、高速加工、快速成型、精密成型、超精加工、信息网络等技术都得到应用,因此更适宜于集成创新。当然,某些核心技术的原创性自主创新和部分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也十分重要。
我国模具行业的生产能力已约占世界总量的近10%,位列世界第三,仅次于日、美。但技术现状令人担忧,模具技术水平要比工业发达国家落后许多,总体水平与德、美、日等相比,约要落后15年左右。如何在政策、模式、技术等方面提升国内模具业自主创新能力成为模具行业的重要命题。
要在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中国模具工业协会最新披露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模具市场规模达1550亿元人民币,首次位列世界第一,模具行业综合竞争力进入世界前十,高端智能模具专业小镇和高端模具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包括东莞在内的少数几个城市已成为国内大型精密模具产业集群生产基地,显示出模具行业正在通过创新加快转型升级。
模具素有“制造业之母”的美誉。近年来,受宏观经济不景气影响,全球模具市场增速明显放缓,但在东莞,以横沥、长安等镇为代表的模具制造业产值却仍连续保持每年20%以上的增长,产业逆生长的现象引来国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我几乎每年都会到东莞调研,明显感觉到近几年来当地模具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且正在逐步由大变强,走向高精尖。”在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秘书长武兵书看来,作为全球制造业大市,东莞雄厚的制造业根基,为模具制造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近年来,东莞模具产业坚持高精尖引领,在国内异军突起,成为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创新范本。
全球化取智汇聚产业资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大量从事“三来一补”的港台企业涌入东莞,这些企业带来模具产业发展的种子。东莞市五金模具行业协会会长助理李广东说,当时几乎每家工厂里都有一个制模部门,为自己所生产的玩具或者塑料、五金制品等产品制造模具,核心技术往往掌握在工厂从香港或者台湾总部派来的技术员手中,这些技术员所教授出来的学徒,如今不少已成为当地模具产业的中流砥柱。
长安上名模具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启尚便是其中一员。1994年,年仅19岁的李启尚只身来到长安,从普通工人起步,一路辗转数家工厂学习模具制造技术,工资也从最初的两三百元涨到了上万元。
“从1998年开始,很多民营模具小企业涌现,开始做模具配件加工,后来制造工厂为了降低成本,逐渐把模具部门取消了,客观上促进了模具行业的独立发展。”2002年,李启尚学到技术后辞职出来买了两台机器,请了两三个员工,租了一个小铺面,开始从事五金模具配件加工。一年下来,他赚了几十万元。
此时,五金模具生产在东莞已成燎原之势。《东莞五金模具产业集群规划》数据显示,当时仅长安镇就有近3000家个体工商户从事五金模具的销售和初级加工,占当地个体工商户的近20%。
“东莞的模具制造业起步于加工环节,且更多是分散经营,进入新世纪以来,在行业协会的抱团发展和政府的积极引导下,模具制造开始向集中经营转变,并不断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使得产业业态及竞争力不断加强。”据东莞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从2003年开始,东莞模具产业开始进入专业化、集中经营的快车道,先后涌现出长荣国际机械五金广场、汇英国际模具城等集团化专业交易市场平台,形成从模具设计到生产到末端处理各个产业环节协同发展的完整模具制造体系。在此基础上,常态化举办的广东(长安)机械五金模具交易会、广东东莞模具制造·机械展览会等行业交易展会,则成为国内研判行业最新发展趋势的重要风向标。
通过这些专业市场和展会平台,东莞模具业也吸引到众多全球行业顶尖巨头慕名而来参与其中。据不完全统计,包括瑞士阿奇夏米尔集团、比利时钣金王HACO集团、德国DMG、日本三菱电机等世界知名模具相关企业均已在东莞设立分支机构或技术服务中心,为当地模具产品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协同创新闯出发展新路径
9月的广东,天气仍然炎热,但在东莞市横沥镇的中泰模具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却不见工人们挥汗如雨的场景。自从用全数控加工中心代替了传统工艺后,洗床、磨床、3D设计加工、换刀等工序都能通过自动编程完成。蓝领工人们干的不再是“体力活”,他们在旁边的办公室里通过电脑控制设备,只需在发现异常时进行检查。
这是由中泰模具自主研发的国内第一条“热成型”生产线,该项目在横沥镇协同创新中心的牵线搭桥下,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等科研机构一起研发数年而成,并获得了国家工信部3958万元科研资金支持。中泰模具自主生产的铝材、碳纤维等材料产品还成功走向海外,为林肯、特斯拉、奥迪等高端汽车品牌提供全身铝件。
在东莞,像中泰这样在与高校产学研合作中尝到协同创新甜头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的华丽转身,恰恰成为东莞模具产业近年来创新转型发展的生动缩影。
2008年前后,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对产品要求的不断提高,东莞模具业逐渐出现工艺落后、人才缺乏、产品低端等问题,模具产业“大而不强”的局限进一步暴露,转型迫在眉睫。
针对模具产业存在的创新短板,从2012年开始,横沥镇政府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等7家高校院所及相关企业协会,投资2.05亿元建成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探索走出了一条面向传统模具产业集群实施协同创新的新路。短短数年间,该镇产业获得较快发展,模具产业已连续5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
2016年6月15日,广东省专业镇协同创新工作现场会在东莞举行,其中,东莞横沥镇在协同创新方面的经验和成绩,获得省、市各级领导盛赞。
《广东省专业镇创新指数》显示,横沥镇作为模具制造专业镇的创新基础和科技研发能力,分列全省100个工业专业镇第八和第一,这两个分项的显著优势使其综合排名位列全省第四,东莞第一。
广东省科技厅厅长黄宁生表示,下一步将在全省总结和推广横沥镇协同创新经验,在产业集聚区打造多主体协同创新中心,支持专业镇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客等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
横沥镇委书记陈锡稳指出,五大发展理念中,创新位居首位,横沥通过协同创新,为东莞模具产业的创新发展初步探索出了一条道路,但这条道路远远没有到完工之时,唯有持续努力、久久为功,才能打造出经济“新引擎”。
重构生态圈加速产业升级
从模具协同创新发展享誉全国,到投资超8000万元的国家模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永久落户长安;从基金规模达2亿元的全国首只镇级五金模具产业基金成立,再到模具创新创业大赛如火如荼进行……最近两年,细心的人们发现,东莞的模具产业正在经历新一轮蜕变,众多围绕人才、项目、技术、检测、资本等产业创新资源的谋篇布局,正昭示着当地的产业抱负。
以长安镇为例,目前,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筹建的模具国检中心已接近完工,接下来将为企业及社会组织提供集设计研发辅助、产品质量管理、技术标准制修订、体系认证、实验室建设、技术咨询和培训等全方位一站式的服务,为模具行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与此同时,由辰途投资、川融控股、长盈投资以及万众实业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首只五金模具产业基金,已明确将把60%投放给长安本地企业,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使长安的五金模具产业焕发出更强的实力和生机。
东莞市现有模具企业超过2000家,已经成为广东主要的模具产品集散地,模具作为“制造业之母”,其发达程度直接关乎制造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包括模具国检中心等智能化、信息化平台、资源加速向东莞聚集,加上东莞率先出台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对接国家战略,表明东莞已经在主动作为,铸造“中国制造”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的新优势。
正如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所言,世界工厂的天然优势让东莞模具业得以在过去三十年时刻保持与全球顶尖创新密切对接,引进全球模具产业资源为我所用,并率先面对、破解一道道产业革新命题。如今,依靠以协同创新为特色所引领的模具尖端技术突围、以专业化生产为核心所打造的精密生产标杆,东莞模具产业正在重构更具全球竞争力的生态圈,已经为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发展勾勒出明晰的路线图。
创新链叠加再造发展红利,东莞模具产业正在演绎整体走向高精尖的“中国制造2025”创新发展范本。
(来自:南方日报(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