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公款印制贺卡的奢靡之风
http://www.packltd.cn 时间:2014年1月13日 关注数:469 次 |
摘要: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作为传统一直被传承至今。然而,随着人们对繁文缛节的过分追求,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却搭上了公款的“顺风车”,每逢元旦、春节,这些穿着华丽“外衣”的物品穿行于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最终,各种比拼、各种抢眼、各种迎合,演变为各种浪费。
“捧着节日的贺卡,怀着真诚的心愿,揣着美好的祝福,来给您拜年……”这是铭刻在一张贺卡上的美好祝福。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贺卡这一特殊的祝福介质,作为传统一直被传承至今。然而,随着人们对繁文缛节的过分追求,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却搭上了公款的“顺风车”,每逢元旦、春节,这些穿着华丽“外衣”的物品穿行于一些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之间。最终,各种比拼、各种抢眼、各种迎合,演变为各种浪费。
为了遏制这种奢靡之风,2013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发出《关于严禁公款购买印制寄送贺年卡等物品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规定: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严禁用公款购买、印制、邮寄、赠送贺年卡、明信片、年历等物品。
记者调查发现,无论是已经开始订购或忙于订购贺年卡、年历等物品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金融机构,在禁令下发后,基本都紧急终止这一项目。这一禁令的出台,着实遏制了企事业单位“公款”浪费的一些行为。
“卡片中的腐败”
近日,记者在中国采招网上看到一则2013年11月1日发布的《2014年挂历、台历及贺卡印制招标公告》,内容为:浙江大地建设招标代理有限公司关于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2014年挂历、台历及贺卡印制项目的公开招标公告。其中招标项目概况为挂历73900份,台历52600份,贺卡(含信封)26000份。但就预算金额显示的全部为“不公布”。不过,对于前一天中纪委出台的禁令,这项步入招标环节的项目也不得不宣布终止。
为了进一步了解通知对制作贺卡等物品的行业带来的影响,记者以定制贺卡客户的身份进行了走访。
在走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廊坊的一家印刷厂,摆出的是各式各样红红火火的骏马奔驰的贺卡,更有徐悲鸿、郎世宁等画家的骏马图印制在台历上,着实让浓浓的年味提前热闹了一番。一位介绍产品的员工称,订制贺卡和台历的订单从十月份就开始了,一般都是订制一两千份,但也不乏有几千份、上万份的大单。
“我们公司今年接了一个保险公司的活,一次订制台历二十万本,就够干的了,”他满脸笑意讲述着,“公司给他们的价格是每本4块,提成1块,我们拿3块,但成本是2.6元,虽然利润看着少,但是我们赚数量。每本赚4毛,20万本还赚8万元呢!”
他还告诉记者,保险公司做的这批台历质量差,所以便宜。“这批货的提成是每本1元,光提成就是20万元。”他低声地和记者算着这笔账。同时,他也介绍着自己的业务,他说公司一般100本起做,但数量不同价格不同,量大单价成本低。要是做一本,给100块钱也不做。台历分现货和印刷图案订做两种,现成的加上烫字(即烫上单位名称)的价钱,500本就6元钱一本,1000本就5元钱一本。同时,他说,台历不多了,也不全了,你订的有些晚,今年货紧,抓紧吧,不然就没有了。他解释道,今年中纪委不让机关买,怕卖不出去,比往年做的少好多。这个台历做了风险太大,特别是公共的,不敢多做,怕没人要,明年就浪费了。像保险公司,人家订做了,给预付了,就大胆做了。
(来自:中华印刷网)